以下是基于提供信息撰寫的新聞稿框架及優化建議,突出技術突破與行業價值:
標題
《國產替代再突破!海納新材全球首發多孔碳分子篩鋰電池負極材料 2025年實現量產》
正文
(導語)
2025年3月,安徽海納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完成多孔碳分子篩(CMS)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工業化驗證,成為全球首家實現該材料量產的企業。此舉標志著我國在高性能鋰電材料領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,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更具成本優勢的國產化解決方案。
(技術亮點)
性能突破
產業鏈意義
(企業背書)
作為國內碳分子篩領域龍頭企業,海納新材依托:
(高層發聲)
董事長肖國華表示:"我們從氧氮分離碳分子篩跨界到新能源領域,正是看好多孔碳材料在儲能應用中的物理優勢。未來三年將投入2億元建設專用產線,助力中國鋰電池產業擺脫進口依賴。"
(行業展望)
據第三方機構預測,2025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,其中多孔碳材料占比有望達15%。海納新材已與寧德時代、比亞迪等頭部企業開展送樣測試。
聯系方式
技術合作:張工 150-0550-2888
媒體對接:品宣部 0550-XXXXXXX
優化要點說明
如需進一步細化某部分內容(如技術原理闡述、產業鏈圖譜等),可提供補充信息后完善。